一、当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素材
1.黄文秀:兰谷遗芳远
黄文秀北师大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担任驻村首要书记。一年多时间,她帮村里引进了砂糖橘种植技术,教村民做电商;协调给每个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黄文秀任上,村里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6月,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2.秦玥飞:君子通大道
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被评为央视“最美”,2016年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3.杨科璋:舍己救人,大义永存
2015年5月30日,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抱孩子,最终保住了孩子,但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事后,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4.杜富国:临危岂顾生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 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5.为医护人员送饭的“雨衣妹妹”
2020年2月初,一个24岁姑娘以志愿者身份,带着厨师和食材,“逆行”进入武汉。她免费为医护人员做饭,每天为医院送去几百盒盒饭。刚开始,由于没有防护服,她穿着雨衣,奔走在各家医院,被医护人员亲切地称为“雨衣妹妹”。
6.“我不怕死,只怕今生有憾。”
“90后”湖南小伙郑能量人如其名、行如其名。武汉疫情期间,他每天驾车20小时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免费为医务人员提供接送服务,他在朋友圈里写道:“我不怕死,只怕今生有憾。”
7.武汉街头的义务送药人
疫情之下,武汉封城,一些人买药变得困难,在网上紧急发帖求助。26岁的吴悠看到后,和身边朋友自发加入到为患者免费送药的行动中。截至2月13日,他们已经为500多户求助者送去药品和防护物资。
8.守护医护人员的快递小哥
汪勇是武汉一名普通的快递小哥。疫情暴发后,他牵头建起了医护服务群,从日常的出行、用餐,到修眼镜、买拖鞋,只要医护人员有需要,他们都会想方设法搞定。汪勇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将温暖聚拢,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医务英雄。
二、“青年人担当”的作文素材
疫情中,九五后选择“逆行”
甘如意这个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24岁的女孩在大年初七毅然出门,决定返回仍险象环生的武汉,返回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去顶替已连续在作战多日的同事。因为没有私家车,300公里的路程,她用骑自行车加搭顺风车的方式,走了4天3夜。孤独和黑夜不足以吓到她,“路不好走”竟然是她最大的担心,她说“我就希望能快点回来”。就在此时此刻,更多甘如意的同龄人,正在做出同样的选择,以“95后”为主体的年青一代,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
“你们守护病人,我们守护你们”
经过层层选拔,周晋杰和7名队员承担了距离武汉火神山医院396米远的消防站任务。他们平均年龄31岁,年龄最小的22岁。周晋杰说:“医护工作者在前线与疫‘魔’殊死搏斗,我们在后方必须守护好他们和每位患者的安全,不能有半点闪失。医院交付前3天,大家基本都没合眼,在火神山施工现场,每一个人都在不分昼夜地拼,那种场景实在太震撼了。我们被深深地感染着,忘记了疲倦。“
大疫之下,阅读给心灵寻找出路
在媒体公布的首批方舱医院现场照片中,一位年轻人淡定的躺在床上看书火了。这位小哥躺在床上,没有愁眉紧锁,也不玩手机,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完全沉浸在书中世界。这位小哥手不释卷的淡定从容,仿佛是帕斯卡尔那句“人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的生动诠释——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得多……在疾病灾难面前,人是脆弱的,人又是顽强的,人的智慧、艺术与精神永存。因比起疾病,我们更害怕无爱的未来。
“90后”书写战“疫”担当
被汗水浸得发白起皱的双手,是男护士王涛一天忙碌的见证;雨中站得笔挺的身姿,是火神山医院执勤警察燕占飞的坚守;照片中依旧阳光灿烂的笑容,是药剂师宋英杰给世界留下的最后一瞥。王涛、燕占飞、宋英杰……这些身影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90后”。“90后”镌刻下属于他们的时代印记。“凉山森林火灾中,24位“90后”消防战士勇敢逆行,用生命诠释了烈火青春。”内心奔涌着家国情怀,肩头扛着责任担当,“90后”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的青春浸染着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底色。
年轻人的机敏与智慧闪亮在基层防疫中
年轻人的战“疫”力量不只体现在一腔热血上,还在于机敏的反应与独特的智慧。有年轻人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小区门口搭建起“消毒走廊”,还有年轻人大开脑洞,用通俗幽默的方式写出妙趣横生的“致小区居民的信”,向大家诉说疫情之危险,防疫之必要。还有年轻人干脆设置了进入小区的“口令”,甚至用“猜谜语”的方式来调整每天的口令,如此幽默,让大家在牢牢把握防疫底线的同时,舒缓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我就是想出一份力
“我报名!”“算我一个!”疫情当前,有这样一份“工作”,没有报酬,却一呼百应。他们说:“我就是想出一份力!”他们说:“我的名字是志愿者。”他们的工作繁复而琐碎:也许是路口值班、入户排查,也许是搬运物资、接送医患,也许是协调募捐、分发口罩,甚至可能只是包顿水饺、送锅汤圆……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手握火种,尽己所能、不计得失,用志愿服务的点滴星火,传递热流,在这个特别的初春里,温暖你我。
抗疫勇担责任 青春不负韶华
农历大年初一,江苏首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147名队员整装出发,其中有39名90后,最年轻的只有22岁;贵州小伙吴斌在国外休休息间,5次飞行、3过海关,跨国运送,将购买的20000只口罩、200个护目镜火速寄往武汉;1992年出生的湖南基层工作者宋英杰连续10天9夜奋斗在防控,过度劳累因公殉职;一大批返乡大学生首要时间响应号召,加入到当地村、社区的战“疫”志愿者队伍。
当捐赠物资到达时,我们热泪盈眶
“我们是一群来自国内外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年轻人,为武汉行动起来,团结力量,募集善款和物资,支援的医务工作人员。” 由在美国读高中几位中国留学生发起并成立的“武汉加油·北美留学生组”志愿者团队加入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队伍之中。该志愿者团队的发起人、19岁的施煜程说:“非典时,我还是个幼儿,当时很多人守护着我们这一代人。如今,我们长大了,换我们来守护大家。”在祖国有难时,他们聚集在一起,让人们懂得什么叫做万丈高楼平地起,众志成城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