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网首页

中小学辅导教育平台

400 966 0702

服务时间:服务时间:7:00-23:00

当前位置:学好网 > 辅导资料 > 高中辅导资料 > 高中辅导资料
小边整理历史必修知识点,快速收集!

小边整理历史必修知识点,快速收集!

  • 发布时间:2023-09-06 21:42:21
培训区域全国 辅导科目全科
授课形式辅导 适用学员小初高学生
咨询电话400 966 0702
课程介绍 课程内容

学习高中历史需要记住很多内容,特别是高中历史教科书涉及各个朝代的内容很容易记住混乱,只有梳理知识,容易记住,以下是小边整理历史必修知识点,快速收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首要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政治目的:巩固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守卫领土,随从作战,支付贡献,朝圣报告。③受封人权利-职位世袭,设立官员,建立武装,派遣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政府的管辖。②扩大统治区,发展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一般政治格局;④成为一个持续了数百年的大国,周三十天。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了分裂和分离的隐患。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二、宗法制度(长子继承制)

定义:宗法制度是一种基于父亲血缘关系的社会制度,维持政治水平,巩固统治。

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度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相互关联。

影响:宗法制度决定了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具有浓厚的部落色彩。

注释:1、夏季是中国历史上的首要个王朝,中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季

2、建立王位世袭制是中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要个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形成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难点)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建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②建立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国内政事;御史医生-监督百官;太尉-负责国内军事事务。③县制在当地实施:县长是县长,县长称县长或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县是秦朝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一级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领土,巩固国家统一③形成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优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加强了对人民的压榨。秦朝的暴政恶化了人民的处境,加剧了优级矛盾。

(2)对子孙后代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被历代封建王朝所使用,并不断得到加强和改进。5、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车同轨,书同文”

①秦律、统一法律的颁布;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建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注释: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首要个统一、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制度

2)充分体现了“家世界”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征——国与家同治)

3、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实施推恩令的汉武帝

作用: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统一局面。

从唐末到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七、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有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上书省设立了六个部门:官员、家庭、礼物、士兵、刑事和工人,建立和完善了三个省和六个部门的管理制度。

八、加强宋初中央集权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②行政: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地方税的一小部分作为地方费用,其余由中央政府控制。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消除了藩镇的割据。②造成三冗(官兵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九、元朝实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特异扩张

概述: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省、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国内管辖权;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这是中国银行省制的开始,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十、选官、使用官制的变化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九品正制

隋唐宋清科举制

十一、加强明清君主专制

1、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宰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废宰相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君主专制②内阁的建立。本质:设立是为了减轻皇帝的工作压力,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理解: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非常坚定。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没有决策权。)明代内阁制度与西方现代内阁制度的本质不同: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维护了君主的有效权力,确定了君主对国内的优秀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西方现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2、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发布)-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总结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1)积极性:有助于统一巩固多民族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2)消极:严重扼杀社会创造力,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减缓社会发展步伐,是中国落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注: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汉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三省六部制逐步形成

3、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隋唐时期

4、宋代政治制度特征: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代“二府”:中书门下是头等行政机构;枢密院是头等军政机构。

参与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务,分割宰相财务权

6、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的新发展

中书省-头等行政机构枢密院-头等军事机关

宣政院是元朝领导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

7、中国省制的开始是元朝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县制(秦朝)-县并行制(汉)-县两级制(隋-宋)-省级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其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中,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制度。

(3)地方官员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政府必须服从中央政府,最终服从中央政府。

第二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希腊的政治制度(人类早期的主要文明主要发生在河流流域,但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和繁荣取决于海洋)

造成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小国寡民的国情;②发展海外贸易和工商业。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

建立雅典民主政治的过程:在前6C开始,梭伦的变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在前6C结束时,克利斯提尼改变了——建立了雅典民主政治;在前5C,伯利克里改变了——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了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流治理。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1)积极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②它促进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③为欧美资产优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2)消极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只有少数人能真正享受民主,本质上是奴隶主优级的民主。②民主过度泛滥,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的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罗马法律仅适用于罗马公民,用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所有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民法全集》,标志着罗马法制的最终完成。

注:1)罗马法可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

罗马法从整体结构上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等。

2、罗马法的评价:

1)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护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最系统、最完整的法典,极大地影响了现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制度;它是现代资产优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2)限制:维护奴隶制度。

第三单元 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一世、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资产优级革命(1640-1688):英国在1640年爆发了革命。在此期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决,共和国成立。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其实“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②议会实行国家头等权力代议制。议会是国家头等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权利法案》于1689年颁布,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的标志。

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

注释:1、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三位一体的混合物:君主制、制和民主制的混合物;

2、立宪制的主要特点是:保留君主,议会掌权;

三、建立美国政府:

1775年,美国资产优级革命爆发。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联邦政府成立于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Leader总统。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了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4.1787年美国宪法: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资产优级成文宪法的主要部门。②加强国家权力,实践三权分离原则(“权力分离与制衡”),体现资产优级的民主精神。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度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较低。

注:1)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18世纪法国盛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思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2)美国联邦政府的机构和权力分别是:国会、总统、联邦法院的立法权、司法权;

3)美国政体的特点是:总统共和制,简称总统制;

法兰西共和国的艰难道路:

1789年,法国资产优级革命爆发。

法国大革命和首要共和国成立于1789年,第三共和国成立于1870年。

六、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在法律上正式确立,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铁血政策),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一次性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国帝国。

八、德意志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有实权。皇帝和首相掌握着国家的权力。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反侵略、民主的趋势

鸦片战争两次

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扭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需要扩大海外市场,掠夺大量原材料。将中国转化为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决心开放中国市场)

鸦片战争头次发生在1840-1842年(三元里人民反侵略斗争期间)

1842年《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不平等条约。(条约中的“五口通商”和“关税协议”反映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

首要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表现在有三个变化:

(1)社会性质的变化: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地主优级与农民优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前者在30天内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革命性质的变化:从农民革命到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革命。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烧圆明园)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1856天京内讧-1864天京陷落)

结合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创立了崇拜上帝的教义。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1856年,太平天国通过北伐和西征达到军事繁荣时期。

《资政新篇》洪仁干:中国人首要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想法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其评价()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的原则,以家庭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归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②它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③但它所反映的有效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现实,根本无法实现。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首要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数千年农民战争的首要任务;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沉重打击;是中国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爆发)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公式)

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划分中国的“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四、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

1901年签署了《辛丑条约》,赔偿4.5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的签署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30天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注:1)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过程:

①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签署《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署《中日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④(1899-1900年)八国联盟侵略中国,1901年被迫签署《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2)台湾省问题整理: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投降回归中国,1949年蒋介石盘据台湾省,1950年美国侵朝战争将第七舰队开入中国台湾省海峡。1979年,国内人大提出和平解决台湾省问题的政策。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省问题。

3)英国占领香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占领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新界被迫出租。

4)沙俄占领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五、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前:

1、30天来,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

2、资产优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

3、中国联盟(东京,1905年)

政治纲领:驱逐达虏,恢复中国,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30天。

中国联盟成立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国首先国内统一的资产优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优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于1911年10月10日爆发。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元旦,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定》的颁布时间和性质:

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首要资产优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分析其民主精神:主权在民;建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建立议会共和制政体)。具有反对封建专制进步的意义。

清朝于1912年2月12日结束

袁世凯于1912年3月在北京担任临时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资产优级民主革命的伟大革命。②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优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③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客观打击。④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④影响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促进了平等、自由和解放意识。

⑤对帝国主义的沉重打击,对亚洲革命的影响,对亚洲的觉醒的表现。⑥反帝反封民族革命在比较完整的意义上开始,是中国20世纪的三次巨变之一。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注::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定》、对辛亥革命、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进行评价

六、新民主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年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北京是首要阶段的中心,学生是主力,上海是第二阶段的中心,工人是主力。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①中国近代史上首要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优级是主力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到指导作用。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①不同的领导优级(资产优级-无产优级领导);不同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景不同:(建立资产优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国首要个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成立的上海共产党组织)

历史条件:①中国工人优级团队成长,登上政治舞台——优级基础;②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思想基础;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首要次国内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总结每次党代表大会的内容)

1923年,中国共产党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首要次国内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是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和主要对象

蒋介石于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王精卫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联合绞杀中外反动势力;③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七、国共十年对峙

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何龙;意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首把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

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农村革命基地井冈山革命基地。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分离”思想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

遵义会议:1935年,意义:结束了中央“左”错误的统治,实际上建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历史上生死的转折点。

八、抗日战争

日本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件,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件标志着国内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了内战,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全面抗日战争路线的会议是:洛川会议)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上组织了松湖战争和太原战争(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要次大捷,典型地解释了国共军队的抗日合作)、许多重大战役,如徐州战役、武汉战役等。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主动攻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

日寇在南京屠杀了30多万中国军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日本发动了侵略性和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2)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实施了全民族抗日战争(根本原因);(3)中国共产党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4)国民党爱国官兵抗日战争;(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合作和支持。

:1、统一战线。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下的全民族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2、抗日战争总是有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积极战场和片面的抗日战争路线;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的抗日战争路线。这两个战场相互合作和支持。

3、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在于,中国人民在过去的100年里头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国内人民的民族自尊和自信。

4、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与中共敌后战场的合作。

注:八路军创立的首要个抗日根据地是:聂荣珍建立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九、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签署了双十协议》。但是,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尚未达成协议。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爆发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击的序幕

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南京解放于1949年4月23日,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被摧毁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社会矛盾。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始于1825年。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法国、英国和德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工人优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登上了政治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性地继承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和法国的幻想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那时起,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无产优级的斗争得到了更加蓬勃的社会主义运动。

巴黎革命于1871年3月18日爆发。巴黎公社是无产优级建立政权的首要伟大尝试。

二、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3月,俄罗斯发生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后,苏维埃和资产优级临时政府并存。

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俄罗斯爆发了10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所有政权都转移到苏维埃,建立了世界上首要个无产优级专政国家。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首要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

中国现代史:新民主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底);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8.12-今)。

首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事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1、新中国成立

⑴、筹备会议-政协首要次会议:①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讨论建立新中国的问题。

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⑵、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革命的基本胜利

2、宪法首要部颁布-1954年宪法

⑴、主要内容:建立了中国的政治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义务

⑵、意义:是国内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3、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⑴确立:1954年宪法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正式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意义: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服务的关系,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要权力属于人民。

⑶曲折: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人大制度建设趋于停顿。文革期间,人大制度受到破坏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⑴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⑵指导思想:“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⑶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⑷意义:调动民主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开创了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⑸曲折: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干扰了政协工作的正常发展;

“文革”期间,政协制度遭到破坏。

⑹发展:1982年,中共提出了各党派“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共存”的方针,迎来了人民政协的新春。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意义:促进少数民族主导和地区经济发展。

6、中国民主政治的三个特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各党派政治协商制度受到破坏。法律是徒劳的。

三、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意义。

1、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

2、党和政府还改变了政治制度,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了基层政权和民主建设。

3、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修订宪法,颁布多项重要法律,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规范了政府行为,确定了法律;1999年,“法治”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法治社会建设的新时期。

4、加强基层民主选举。基层民主选举是中国实施宪法赋予人民权利、民主建设、保障人民投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措施。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本的环节。

第四,简要介绍“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1、“一国两制”的伟大理念

①意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②最初提出:针对台湾省问题;

③确立:1982年宪法的规定确定了“一国两制”;1984年第六届国内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30天,成为实现祖国统一事业的指导方针。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一国两制”理念的实践

①条件:自改变开放以来,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时间:香港-----1997、7、1澳门-------1999、12、20

3、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①一九七九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停火;

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民间交流活动增加

③1992年在“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达成共识

④江泽民于1995年发表了《继续奋斗,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文件

⑤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理想方式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二战后,美苏两极对抗格局形成-60、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崛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影响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

首要,了解美苏两极对抗格局的形成,了解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抗的原因

(1)不同的国家利益(根本原因);(2)不同的意识形态;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政治:①杜鲁门主义(内容:反苏反共)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②1948年,柏林危机成为美苏“冷战”的首要高潮。

(2)经济:①马歇尔计划(也被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大规模应用。一次性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3)军事:①1949年,美国、英国等12国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以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约。

②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署了《华沙条约》,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3、冷战的影响

(1)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世界分为两部分;

(2)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武器威胁之下,避免了近半个世纪新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为争夺势力范围,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其他国家政府,甚至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2、简要介绍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30天内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的发展。

1、形成欧洲共同体

(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靠美国来恢复经济,对抗苏联;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国家的生产力发展迅速,需要摆脱美国的控制;

③只有西欧国家联合起来,才能确定自身的安全和发展。

④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2)经过:①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于1952年;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于1958年;

③1967年,上述三个组织合并了30天,成为欧洲共同体。

(3)影响:①促进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②在经济上,西欧在30天内成为了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实施了独立的外交政策,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在美国、日本和西欧形成,影响了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①美国的支持;②重视科技教育;③利用国家政权,制定经济计划,大力推进经济发展;④战后民主化变化

(2)表现:1956-1972年,日本经济发展迅速,30天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

(3)影响:①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

②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冲击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崛起:1961年,首要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首要次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立、独立、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2)意义: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美国、苏联和西方国家开始改变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 高中政治必修课必须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课必须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的重要努力学习有很多,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知识点总结框架和一些必背的知识点,一起来看下面的

    高中辅导资料/2023-09-06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目录

    清楚人教版高中物理目录,可把握整个高中物理的脉搏,特别对教材不熟悉的学生可以好好看一看,熟悉一下教材

    高中辅导资料/2023-09-06
  •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本文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必修一数学的部分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起看一下具体内容吧,希望对各位同学有帮助。高中

    高中辅导资料/2023-09-06
  • 高中历史必修课的两个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课的两个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有很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学好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

    高中辅导资料/2023-09-06
  • 高中数学必修四个知识点如何努力学习

    高中数学必修四个知识点如何努力学习

    有很多的高中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数学必修四有哪些知识点的,,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辅导资料/2023-09-06
  •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总结

    生物学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生物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

    高中辅导资料/2023-09-06
  •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

    很多同学都在苦恼,历史需要背的知识点实在是太多了,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二的

    高中辅导资料/2023-09-06
  • 人类教育版的高中化学知识点

    人类教育版的高中化学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有化学反应与能量、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高分子化合物

    高中辅导资料/2023-09-06
  • 高中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是什么?

    高中化学必修二的知识点是什么?

    相信很多高中的同学都是非常的想知道高中化学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的,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

    高中辅导资料/2023-09-06
  • 如何学好高中化学高考化学知识点

    如何学好高中化学高考化学知识点

    想要学好高中化学,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化学方程式,为了便于大家复习查阅,小编整理了一些化学必修一方程式

    高中辅导资料/2023-09-06
点击查看更多高中辅导资料资讯
免费预约试听

免费预约成功后,将获得免费试听课程

联系电话
短信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