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机构(补习班)真的很重要吗?我以四十年教学经历,真心诚意地对你说,真不没有那么重要,尤其是对高中,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试论校外补习机构的存在价值
——兼与学生家长谈助力子女学习
近日,出重拳,“双减”政策进一步向高中。这不仅重要,而且更为迫切,内卷的重灾区是高中而不是义务教育阶段。本人集几十年教学体会,特撰此文以表达到新政策的响应, 也以此回应家长的关切。
最近有好多同学及家长,询问上补习班事。一方面因双减政策“严禁文化类培训机构”违规运行,地下补习老师也在严禁之列。另一方面,天下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切,不放心、不放弃、虽万难而无悔!有些家长真的象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打听怎么办?我在头条悟空问答上也回答过这类的问题,线下更有各种层面的议论。为了进一步说清这个问题,在此专门分析“课外补习机构的价值”所在,或者说高中生有没有必要参加校外补习培训!
一、高中学生成绩差的成因
学生成绩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永远也不可能彻底消除这种差异。学得好的各有妙招,学得不太好也各有原因,尤其是自己感觉学得不太好的,尽管原因各不相同,但总结起来无非三种情况:
一是态度问题,有些学生头脑里只想吃喝玩耍,不想受苦学习。或者说只是嘴上说想学习,也知道只有学习才能努力学习就会有回报。但在学习过程中,稍遇困难就找各种借口放弃努力,久而久之就成了学习困难户——学困生。这类人就属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能力差的人。不仅仅是学习,做任何事不能坚持、害怕吃苦,都是不能先人一步实现梦想的。
二是基础问题,高中同学成绩不好,就说初中基础不好。事实上也确实有些同学,因种种原因,如:某些同学所在的初中学校条件差,教师配备不齐,很多学科的课根本就没有正规教学。因此进入高中导致学习困难,甚至难以跟班,成为学困生,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也有因其它原因,导致某一段知识学习有疏漏,一直没有补强,继续学习时一遇相关问题难通透,这也是可能的,都属于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基础不强。
三是能力问题,有人说能力差与基础差是一回事,也可以说是一回事。但也不尽相同,学生知识基础差是知识缺漏,有空白或者说某些问题理解不深、不会使用;学习能力差是学习过程方法不当造成的。比如说,某些同学初中、小学学习时,基本是“记背式”,而在小学、初中采用记背式的学习方式,也还真能应付。进入高中这种学法不行了,因为知识量大增,无论如何也不能全部背下来。即便背下来了,考试时也还是不及格。因为高中考试内容与初中、小学考查的维度不同。高中考查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少,即便是基础,大多也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即使记住了知识,没有培育起能力,死记硬背的知识无论是解决问题而是应付考试都意义不大。
二、补习机构是怎么做的?
补习机构能做什么?是怎么做的?尤其是学习内容比较多,要求比较高的高中生,进入补习机构会怎么样?我没去补习机构补习过,也没有去补习机构上过课。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补习机构的老师会怎么上课。
大多数补习机构与学校开班差不多,把同一年级同一科目补习的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室,请一个老师上课。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习层次,当然也有不同的问题。一周上一两次课,最多是一周上两三次课,老师也不可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因此,只能按老师的理解去上课,就是按教材顺序把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的内容再讲一遍。考虑到课时的问题,可能上得要快一些,也不能面面俱到。只能就一些讲一讲,当然很难实现知识系统化与结构化。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理科学生大多是听懂课,而不会做题,去补习机构是想淘解题秘诀的)就多选点题目讲一讲,这样一个小时马上就过去,再布置一堆作业就完事了。
如何?没有人去评估,但也不能说没,若都没也就没人去交费听课了。对于那些中上等成绩的学生,本来他就能听懂课,只是练习量小,理解不深,规律应用不熟,考试时顾此失彼而考不出高分。去补习机构听讲一些题目,回来再加班加点练一些题目,时间投上去了,自然要显现,考试成绩当然会上升。特别是在学校比如说高一,九门文化课并开,某学生每到周末去校外培训机构补习2小时外语,2小时数学。回家后还要各做1小时补习作业,结果外语、数学成绩明显上升。其它没有补习的课目要么踏步不前,要么下滑。家长还以为是补习之功,其实是补习占用更多的学习时间!这个道理只要细想谁都能想清楚,唯独学生家长是当局者谜,只想努力学习就会有回报,不去细究根由。
补习机构能从根本上使学困生脱困吗?回答是否定的。细究一下造成学困的三个原因,对照分析一下就清楚了。首要个是态度问题,显然补习机构没有良药,使一个不想学习的人脱胎换骨;二是基础问题,每个学困生涉及基础不同,大班补习上课,不可能顾及每个学生的基础缺位,显然这个问题也解决不了;第三是能力问题,学习能力是要在系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取,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不靠记背而是靠思与悟。不要说补习老师没有时间系统培育,就是有时间也未必会这样做,因为那是自已砸自已的饭碗!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提高了,自己能够把成绩搞好,谁还能去补习机构补习?
综上,补习机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有些表面上的考试成绩上升,实质是补习科目挤占了非补习科目的学习时间,而获得的短时间内的提升。对非补习科目是伤害,对补习科目本身也没有实质而长远的收益。
三、“一对一”能助力脱困吗?
大班补习针对性不好,解决不了个性问题,那么“一对一”应该很好吧?理论上“一对一”当然可以解决问题,若能找到一个经验丰富而又真心实意“一对一”地辅导老师,真的会很有效。他可做的事就多了,而且量身打造,针对性极强:一是认真诊断,查找问题的根源;二是缺什么补什么,高度针对;三是教给学习方法,自主开展深度学习;四是督促进程,不给偷懒机会;五是适时指点,释疑解难......只是有这样水平的老师,绝不会在补习机构!一般也不会接受所谓的“一对一”......
回顾我刚参加工作的某年,开学接手高二一个新班级。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多资料可用,学生手头最多有一个配套教材的练习册。刚开学一周左右,发现晚自习问题目的学生特别多,都排着队等候。当时精力充沛,也并不惧怕提问,尤其是练习册那几个题目,早已烂熟于心,学生没说完问题,我就知他那里卡住了,提醒考虑什么什么,很快解决一个.......
后来我就想学生问题为什么会扎堆?表面是学的问题,本质原因当是教的问题。后来我上课时就留心关注,果然好了不少,但仍还有不少学生解题时被卡......进一步了解得知,有些学习做作业(我是物理教师),不喜欢动脑筯,没把问题搞清楚就套公式,一不对位就做不下去了?为此我做了个规定,大凡问我问题,必须当面口述问题,比如:某题是什么背景,什么东西,经过什么过程,已知什么,要求什么,你理解了什么,那里不清楚?不许当我面读题,要用自已话说出来。结果一开始,有学生根本就说不出来,那就站一边自己先看题,等看了题又按我的要求梳理一遍,掉头走了。我把他喊回来:你是闹情绪吗?真不是,我懂了,刚才是我没有弄清题意,更没有把实际问题与学的规律联系起来,走错路了,现在懂了;也有同学在向我述题到达中途停下了,说:下面的我懂了,不问了......
后来也遇到一些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说高中物理太难了,请你抽时间辅导一下。不得已我也和学生聊一会,看看他问题所在,接着再用一个小试卷试试一下,进一步诊断问题掌握程度,以便对症下药。发现大部分高中物理学不好的学生,最迷茫的不是听不懂课,而是滑进“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砸”的恶逻辑!这样的学生想得到的灵丹妙药就是应试的“巧法子”。
补习机构抓住这个痛点大肆宣传,迷倒一大群知道与不知道的。而行内人一看就知道,表面上是不会做题,但根子不在做题本身,而在于“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不足”。而这些别人不能替代,必须自已深入研习方可自悟,而这一层窗户纸,以赚钱为目的的补习机构希望你永远也不要清楚。
针对这种情况,我开出的处方是:不要考虑考试分数,也先不考虑难题怎么克服,先做一些能做到的“无关”的小事:一是认真梳理知识结构,构建起自已理解的知识系统。要求对每一节先读课本,再提炼提纲脉络,写在本子上,记在心中,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二是先分析处理书后题,解题时先弄清“什么物体,经历什么过程,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已知与未知之间有何联系,遵从什么规律”;三是解题后再想一想,思考“这个题目考查了什么,对应课本上的内容与规律是什么?如果把这个题目的已知与未知调换一下应怎么处理?”
开始有些学生与学生家长不理解,他们想得到的是解决难题的秘诀,而我给他们的只是几句没用的闲话,我也没办法做过多的解释。待再次回头找我的学生,我会先检查他是不是按要求做了,做的情况如何,然后再指出那些不足,应该怎么样做更好。还告诉他学习的事是长期坚持才有效,不会立竿见影。做难题不急,也急不来,先把基础题做好做透难题自然有路可寻。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因为坚持照做的同学,一两个月后就知道这样做的好处,一学期后成绩就显现出来,无需我的唠叨了;没有这样做的同学,认为这个方法没用,进而认为这个老师不靠谱,就去找其它能提供他需要的补习机构了,也就不会再回头找我,当然,我也不收费......来与不来,我自坦然!
辅导机构“一对一”的老师会不会这样做呢?我真不知道。但我联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或许对你有所启发:有些小的医疗机构,病源不足,一旦遇到一个病号登门,先会宣染制造些紧张情绪,说些模拟两可的话,然后开出一大堆检查单;检查后就会说那些方面可能有问题,超卓住院观察;入院后又是一堆检查输液,有用没用的都上了,治疗一个星期还是不知所以然.......
而去大型优级别的医疗机构,尤其是门诊,诊疗过程又是另一种样子,医生会和病人聊天,问你症状、感觉、病史、在其它什么地方诊视过,也会开出一些针对性检查。检查后往往会这样会说:你某某地方有点问题,但不是很严重,暂时不需要手术与用药,回去注意调养,三个月后再检查一次看发展情况好吗?也有的会说,你身体没什么问题,不用紧张,平时要多喝些开水,注意什么什么就行,若有不适你再联系我......还有的直接是这样处理:这个孩子什么地方有点小问题,要做个门诊手术,要求什么什么,你现在做嘛?若做拿这个单子去交费,我马下安排?家长问“要不我们住院吧,不差钱”。医生坚持说“这是门诊小手术,不需要住院,术后也不需用输液,带点口服药,用3—4天就好了,不用紧张”。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医院病源多,尽管医疗资源比小医院更丰,但仍然不够。要把有限的资源留给更需要的危重病人;医术水平高,更加自信,对病患判断准确,能也敢给出明确的诊疗意见而风险可控;的医德也使其更爱惜自身羽毛,真实真心对待患者乃医者本份;还有就是大医院赚钱靠医术、靠解决疑难杂症,而不靠“过度医疗”、“延时医疗”等失德手段.......
四、面对学困生家长怎么办?
学生家长对提高孩子成绩的心情比孩子本身还迫切,大多数孩子上补习机构都是家长安排的,家长觉得孩子需要补习,家长觉得花钱补习可以助力孩子发展......更多的是家长花钱补习是尽力无悔,买个心理安慰!
他们也有实证,比如某某同学在某补习班,最后考上某大学;某某原来怎样,补习后又怎样?诚然,不能说上补习机构不起任何作用,有些孩子学习需要伙伴,没人陪伴就想睡觉......也有的吃不得苦,在补习班有老师督促,时间投入会多些,功夫不负若心人,一份投入一份回报,也是有的,至于靠补习刷题提高临时成绩,高投入低回报(主要是时间投入)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家长不关心这些。
现在“双减”政策下,补习机构退出市场了,好多家长失去了最后一根稻草。面对学困生,或尽管孩子成绩还不错,但家长还想给些助力,又当如何呢?
笔者认为,帮学困生突围,还是要回到致困原因上来寻求方法。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想学的孩子,是认识问题,对人生发展与未来的艰难没有感受,没有责任感,没有远大的志向与立志的意识,简单说还是小孩子心理!对此家长应想办法让其开眼界,明处境,知未来......施以一定的刺激使其猛醒。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猛醒后发力引起突变的。原“人大附中王金战校长”的(网上可搜)成长经历,就是因班主任与同学羞辱而发奋,晚上躲在菜酷里苦读半年,从班级倒数到全校仅此考上大学的人,后来成就其辉煌......
对于自认为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其实也未必真是基础知识差了很多,尤其是初中那点知识,高中生回补也没什么难度,不需什么补习机构。要知道高中用到的初中基础知识没有很高的要求,只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规律就行,并不是直接用初中知识去解决复杂问题。若要回补的话,只要回到初中课本就行。再说又不是都不懂,最多是查缺补漏,回头认真研究一下课本,把缺漏找出来、补起来,无需任何指导,学生自已完全可以完成。就是看你想还是不想,是真想还是假想,是空想还是说干就干。无论是初中对应的知识基础,还是高中前段学过的基础不牢,只要自已去追塑即可。
当然要投入时间,要吃苦,要放弃些玩耍的项目。为了自已的发展,为了将来能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现在挤点时间,牺牲一些休闲,难道不值得吗?用王金战的话说“青春年少时的一时休闲,将以终生的落后与辛劳去回补”。再说,作为在校生,你在补基础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找相应学科的老师寻求帮助,就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体验,没有老师是不愿意回答学生问题的,尤其是学科内问题。并且不问认识还是认识,也不管你是那个年级那个班级的,只要你有问题找到他,他就会给你明确的回答,而这些回答比补习机构要负责得多得多。
对于学习能力问题,确实是影响高中学习的关键。但能力是靠自悟,是在系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并伴随着知识共成长的;是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出来的;当然,刷题也是一项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只要不仅仅是奔着结果刷题,而是关注分析、联系实际、重视过程的刷题活动,对能力培养也是有益的。所有这些,补习机构都不是必须的。“冷静、安静、专注”的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才能厚积薄发融汇贯通......
目前初中毕业生只有半数左右进入普高,另一半数分流到职高,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最差也是初中的前50%,已掌握的初中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顺利完成高中学习,基本没有问题。说基础差、能力影响等等,大多数都是找的借口。家长还应在端正态度、激发兴趣,引发责任、规划人生方面多下功夫。可以负责任的说:进入普通高中的同学,只要想学,都能较好的完成高中各科学业,达到比较高的水准;若是非常想学,即便入学基础稍差点,高中逆袭考入大学也是很有可能的,总之高中学习如何,高中后的发展发何,决定因素是自已的意愿的强烈程度。而与是否上补习机构补习没有有效之关系。初中的学习基础也不是有效之的制约因素。
五、补习机构真的一无是处吗?
有人说若没有高中补习班,就不会有马云、俞敏洪的今天,世上也就没有阿里与新东方了。对马云、俞敏洪来说,还真是补习班与其坚持上补习班,改变了他们的命运,确实重要无比!马云、俞敏洪的当年,学习资源相当馈乏,仅此学习信息来源就是教师,没有补习班当然就上不了大学。
现在不一样了,各种复习资料汗流充栋,网络资源更如星海。从某种意来说,现在已是信息过剩时代,人们的学习资源已经极大丰富,对补习班的依赖不比从前。想当年的疯狂英语,包括俞敏洪创办的新东方,都使一大批学子圆梦,创下不世之功。但现在形势不同了,因资本扩张进入培训系统,相关机构已经不象初始那么纯粹,逐利的本性暴露无疑。尤其是针对基础教育这遍红海,愈演愈烈的疯狂举动,引发教育的极大内卷。现在政府出台“双减”政策,各地严禁培训机构伸手基础教育领域的“文化科类”,这实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不要说补习机构还有庞大的刚性需求,很多都是炒作起来的泡沫。也不能用几个经过补习而考入大学的例子来证明补习的丰功伟绩,这不能证明补习的不可替代。何况还有更多的学习优秀者从不上补习班作为反证。
尤其是临时补习,如寒假的短期补习班,我认为基本是浪费时间。目前高中分科后并开的“3+3”文化课,寒假总共十多天时间,一门课最多也就能补是十余节的样子,还要安排练习,又是大班上课。老师能做的事,就是把放假前学的内容,又摘要讲一遍,去教辅市场弄点套题,让你练练。不可能针对你学校教学进行补充,因为学生来源多个学校,不可能兼顾;更不可能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他们安排的讲练内容大多数都是放假前在学校学过的内容,做过的练习。当然,多操练一下,提高熟悉程度也是有益的。不过耽误了时间,你再不可能有时间查找你在校时学得不深入的地方并加以弥补。这就直接导致该补的地方未补,不需补的地方重复了若干次,弄得毫无趣味还浪费时间与钱财,要知道那2000—3000是交母半个多用起早贪黑的辛苦钱,就这么毫无意义去了。
综上,补习机构、补习班在历史上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补充了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是要肯定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补习机构宗旨出现异化,站到了素质教育的对立面。成了教育内卷的制造方,资本的扩张地,严禁是必须也是必然的。学生家长应该转变观念,走出误区,让教育回归学校。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也要正面引导,宣传教育,真正担负起教育的全部责任,我想这也是政府提出“双减”政策的初衷。
六、高中学生要自律担当
说了很多,好象都是对学生家长而言。事实上,补习事确实也是学生家长操心更多。休息上那补习,大多是家长要求并选择。学生有的被动接受、有的积极响应、有的随大流应付。其实,在学习这个问题上,我们学生自已才是主角,尤其是高中生,已经是近成人了,高二就正式满18岁了,应该有担负起自已学习安排的自觉。
如果我们学生自已,早一点搞懂悟透,那里还要家长操心。在对待学习问题上,尤其是进入高中学习成绩还在中上游的同学,完全有能力靠自身的调整,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方法,发展轨道。根本用不着家长烦心张罗毫无意义的补习班,费钱费力费时间。因此,我们提倡高中在校生,要自律、自省、自觉,早点规划学业,谋划人生。挺起自已腰杆,为家长减负,为自已减负,为社会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