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网首页

中小学辅导教育平台

400 966 0702

服务时间:7:00-23:00

当前位置:学好网 > 问答中心 > 小学问答

中国政治史 周谷城名言

文章来源: 管理员 作者: yongbin 发布时间:2023-03-14 10:07:20 阅读:

什么是政治史

政治史是指对某历史时期内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及具体内容的介绍,包括典章制度(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外交以及国际各方面的内容。

周谷城的生平简介

简单来说,左 右都是错误的

左倾”就是冒险主义,是超越了客观现实的(例如说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大跃进”);“右倾”是保守主义,或者说是投降主义(例如王明的右倾投降)

中国近代史英雄名言

1、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 邓世昌2、年立志要远大,持身要紧严。

立志不高,则溺于流俗;持身不严,则入于匪辞。

—— 张履祥3、发愤识遍天下学;立志读尽人间书 —— 苏轼4、百学须先立志。

—— 朱熹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 王阳明6、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 毛泽东7、他在1917年学生毕业典礼上对学生讲演说:“今日正值诸生立志之时,无论各具何长,要皆能发扬昌大,以备国家干城之选……望各立而志,急图自新”,在此演说中他还指出:“学校正如一小试验场,场内人皆有信心,具改造社会之能力,将来进入社会改造国家,必有成效”。

所以可见,张伯苓主张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是独善其身的白面书生,而是要培养有改造国家改造社会为人民谋福利的能力之“干才 —— 张伯苓8、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毛泽东9、百学须先立志 —— 朱熹10、年轻的女人立志要往上爬,并不是太难的事,立志要立得早 —— 亦舒11、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 卡耐基12、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 —— 孙中山13、一个人都要立志,都要有期待和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会妥协,才能有所收获,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这样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动力。

—— 蒲巴甲

中国近代史中有哪些重要的政治人物

林彪 军事家。

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

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

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

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

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4军首要纵队司令员。

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

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指挥所部担任主攻任务。

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

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

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首要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

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

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

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

1942年2月回国。

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

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

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文革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头等权力。

1971年9月8日,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妄图谋害毛泽东。

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

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

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头等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孙中山 历史人物的出现使我们能从中学到经验,知识,小之而言,可为我们分辨是非,大之而言,可为国家的发展指明出路,所以对历史人物我们不能用片面的方法去分辨,不能用简单的对或错,就直接肯定或否定,而是要全面的,如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评价 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组织革命政党,发动武装起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皇朝专制统治,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功载千秋,万古流芳。

在涉及整个中国资产优级民主革命失败的具体史实时,由于人们所持的视角和论旨的不尽相同,却出现了种种歧义。

例如,小而化之,有人将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说成是导致革命失败的重大失误和主要原因;大而化之,有人将孙中山缺乏依靠工农大众作为革命主力军的指导思想、缺乏先进的建党理论、缺乏正确的建军路线认作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等等。

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客观上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经过斗争后被迫接受与袁世凯妥协的条件,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

这是中国当时的优级力量对比和外国干涉的结果(这是由于中国若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将严重损害列强在中国的侵略权益,从这个角度看,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优级民主革命运动具有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这两大重要意义和贡献。

) 如若从孤立的视角单纯地看待这一史实事件,确实,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世凯,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的起始成因,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

然而,从客观现实来看,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刘觉民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国内性的资产优级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

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头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国内革命运动的发展 孙中山与历代反抗封建皇朝的农民起义英雄和同代资产优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显著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通过他方式独到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优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二是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优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庭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励”,不屈不挠,战斗不息;三是他始终坚守“一心为公” 的崇高精神境界,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直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抛却个人名利,彰显博大胸怀,大公无私,一生操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的理论学说、立场信念和品德情操,可说是独秀一枝少有 ,也正是由于孙中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革命理论的宣扬,才使得广大中国民众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走出对民主共和是“反动”的政治思想认识误区,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扩大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即便是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也是在孙中山工作的基础上才得以发展。

在丰富多彩的孙中山历史研究的文章作品中间,有一种史说或史论,在评说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命题时,将主要原因归结为孙中山及革命党领导人物“缺乏优级分析的理论基础,没有依靠工农大众作为革命主力军;缺乏先进的建党路线,没有用远大理想武装革命党人的头脑;缺乏正确的建军路线,没有建立起一支统一指挥的革命军队”之历史局限性。

是的,如若撇开孙中山所处时代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用后代人的视角去俯视前代人的史实,此类评说似乎理正言顺;然而,须知,时处清末民初,马列主义未入民族大门,孙中山远渡重洋游历英、美、日本诸国,接受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思想的教化,他所从事和领导的革命事业只能归属于资产优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后人所持有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孙中山的资产优级民主主义学说自然会有不同之处,共产党领导的“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经验与孙中山领导的“起共和而终帝制” 的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结果也存在差距。

于是乎,这种以后人的成功去衡量前人的失败、以今人的觉悟去审视古人的意识所得出的所谓“孙中山的历史局限性”,成了空中楼阁式的高谈阔论,失去了历史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何况,伟哉孙中山,到了晚年,从军阀割据残民误国、帝国主义侵略有进无退、武装起义屡遭失利、共和大业日暮途穷的逆境中反思自省脱身而出,慷慨接受马列主义与无产优级运动新潮思想的洗涤,重新解释旧三民主义,改组国民党,主张国共合作,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黄埔军校,重新培育革命队伍,在思想上完成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者的转变,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未必不能成为毛泽东式的无产优级革命首领,这便是“历史局限性”一说并不恰当的历史明证。

诚然,实事求是地分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孙中山是人不是神,他的理论学说并非十全十美,他的行为实践也非无缺。

譬如,他对当时旧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状态和民族资产优级的软弱特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他对袁世凯、段琪瑞、陈炯明、一类新旧军阀的两面派面目有失洞察,他对革命党内部严重的矛盾分歧团结乏力,他对建立革命军事力量的认识跚跚来迟等等,都是他个人思想行为的局限性。

但是,与当时旧中国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的客观现实相比照,他个人的这些局限性皆属局部性的和微不足道的失误,无碍于整个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大局和历史轨迹,更无损于他创立革命学说、领导革命运动和开创历史新篇的光辉形象。

所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优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历史的安排、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决非孙中山个人的思想行动所能左右;同理,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

故而,中国之所以能够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孙中山不仅是革命的先行者,而且是创造历史的首要功臣,这也是历史的不争事实。

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参考文献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版)2005年3月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李治安、杜家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楼劲、刘光华:《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

周良宵:《皇帝与皇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徐连达、朱子彦:《中国皇帝制度》,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刘泽华:《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1年。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91年。

马克垚:《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年。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宰相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阎步克:《职位与品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邓小南:《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

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10)人民出版社 1996年余华青:《中国宦官制度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6月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8年3月左言东: 《中国古代官制》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年5月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 1999年张晋藩:《中国政治制度史》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87年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不同层级研究》,三联书店,2000

好的追加100.名句解释,西方政治思想史的。

下面是 几个名句。

“我所说的自由是社会的自由。

这种社会的自由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自由是通过平等的限制来实现的。

这种社会的自由又是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个人的自由、团体的自由和众人的自由都不能找到任何凭借和渠道来侵犯社会中的任何个人或任何类别的人的自由。

”答:此段话是由英国政治思想家埃德蒙•柏克所说,究其含义可以概括为:自由不是抽象的自由,而是社会中的自由,阐明了自由的社会性。

自由的社会性意味着自由是一种相互间的义务责任关系,并存在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关涉社会中的其他人及团体。

同时,个人的自由又不受到其它人、团体、众人的自由的干涉和侵扰。

3. 奥古斯丁国家观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基本内容:国家是一种必要的恶事恐惧痛苦和死亡的根源,他阐述国家的价值在于树立一个至上的,有效之的伦理标准,用宗教方式奠定道德对政治活动的意义,但是具有国家的不完善性与功能的局限性特点:将其分为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他用基督教伦理来解释国家4. 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政治论的基本特征及该特征在其国家理论中的具体表现基本特征:在坚持基督教信仰的前提下,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为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

具体表现:教会和国家的关系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论证教权高于俗权,维护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

关于教会和国家的关系,阿奎那承认国家的合理存在,并在这一基础上论证教权高于俗权。

国家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理性对于社会生活的要求,教会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的理性的头等要求,因此教会高于国家,罗马教皇高于世俗的统治者。

进一步来说,既然世俗统治者服从教会统治者是上帝的安排,因此,凡是不服从教会和罗马教皇的君主就是“暴君”,限制和废黜“暴君”的权力是正义的。

在坚持教权高于俗权的前提下,阿奎那承认并论证世俗国家的合理性何必要性。

同时,论证教会法高于国家法,维护教会的司法特权是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这是从法的方面论证教会权力高于世俗权力。

中国政治史

答案选D、A。

材料没有反应鼎是王权的象征B。

并不是材料的本质。

C。

时代背景错了。

这个时期是东周,是春秋战国时期。

综合考虑,一定是D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问答资讯
热门搜索
免费预约试听

免费预约成功后,将获得免费试听课程

联系电话
短信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