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论文8000优秀4篇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那么要是要写药学的论文3000字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药学论文8000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药学毕业论文 篇一
浅析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落实情况的探讨【1】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落实,对于一个临床药师来讲,长期以来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每一个医疗机构专职做此项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临床药师)都有这样体会。
通过笔者几年工作及许多有识之士的指点,做以下总结,与大家共同探讨。
1 老百姓对不良反应的误区
1.1 中药也有不良反应 利巴韦林、抗病毒颗粒是西药,鱼腥草注射液和板蓝根则是中药针剂或传统中药。
人们习惯性认为:中草药是无毒无害的纯天然药品,但新闻背景中报道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恰恰是由中药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任何药品,包括中药,其不良反应都是客观存在的,对此我们根本无法避免,而只能考虑如何把不良反应降到较低。
有关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观念是错误的。
从国家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可以看出,由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约占药品不良反应10%~15%或更高,并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一些常用中成药,如壮骨关节丸、感冒通片等,均可引起肝肾损害、出血等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中药应用已有上千年历史,古代中药书籍中对其所存在的毒性或不良反应也有所记载,中药取材也不仅此于人们常见的草药,还包括动物、矿物等,尤其是来源后者的中药材,若误服滥用则很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1.2 常用药并不等于保险药 板蓝根是中成药,也是防治感冒的常用药,这类药品也有不良反应?越是常用药,因其使用面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更大。
以板蓝根为例,其服法、用量必须严格遵照包装上的药品说明,滥用也可能出现副作用。
有患者因连续服用了板蓝根冲剂,出现头昏、胸闷等症状。
人在健康状态下过多服用板蓝根,会伤及脾胃;极少数过敏体质患者,也可能因服药引发过敏等不良反应。
鱼腥草注射液是一种中草药复方制剂,临床上使用也较普遍。
该注射液中含许多大分子物质,若经静脉输入后,未除尽的半抗原有可能与血浆蛋白结合,才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使用该注射液前,应认真检查药物,如果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等问题不得使用。
此外还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控制给药剂量、浓度、滴注速度、给药途径。
注射后观察病人尤其是老人、儿童用药后的反应。
1.3 有不良反应不等于无安全性 药品出现不良反应,并不意味着其安全性大打折扣。
因为,不良反应是所有药品都可能出现的情况,药品不良反应只是个概率问题,即它总会出现,无非是出现多少的问题。
只是这种药品对绝大多数患者而言,依然是安全的。
用药产生不良反应基本无法预测,因为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重的药理作用,药物的剂量、剂型、用药途径的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及赋形剂的影响,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还有胖瘦程度、营养状况、血型、遗传因素、病理生理状况的不同,以及环境因素,都会使每个人反应的情况不一样,对药物产生的敏感性不一样,而产生不尽相同的不良反应。
但其实,如果药品本身不是假劣药品,再排除以下情况:误服误用,超量服用,服用时间过长,服用方法不当(如一些中药煎煮时间不足),用药途径不当(如作为肌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液被用于静脉注射)等等,正确服用药物,还是能够保障用药安全的。
1.4 假劣药品才会引起不良反应的误区 许多人认为,只有使用了假药、劣药,或用药不当,才会引起不良反应。
事实上, 许多经过严格审批、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也可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出现不良反应。
据介绍,由于受到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许多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在审批上市前难以完全掌握,包括有些原来不知道的、严重的不良反应。
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会有很大差别,有的人反应轻,有的人反应重;有的人是这种反应,有的人是那种反应。
1.5 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的误区 目前,国际上对于药品使用说明书中描述不良反应的部分要详细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具体的规定。
但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对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叙述很少,实际发生的不一定少。
一个负责任的生产企业,才会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把产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尽可能详细地告诉用药者。
1.6 非处方药不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误区 非处方药本身也是药,总体来说其不良反应比较少、比较轻,但这不是有效之的。
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能导致死亡。
因此,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不能随便增加剂量或增加服用次数,改变用药方法或用药途径。
1.7 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现在许多中成药、中药新剂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并不少。
使用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合理组方、一人一方、随证加减,还需要质量好的药材、科学的炮制方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服用中药,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但如果不遵守辨证施治的原则或辨证不当,组方不合理,或中药材质量有问题,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例如,不少人用人参滋补身体而引发不良反应。
1.8 新药比老药的不良反应少的误区 总的来说,必须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国家才会批准一种药品成为新药。
但是,新药的优点不一定都表现为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新药上市时间短,有时难以发现一些罕见不良反应、迟发性反应、发生于特殊人群的不良反应。
因此,新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更要警惕。
近年来,人们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关注与日俱增,但目前,作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中最基础部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却存在着报告主体上报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报告的数量和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甚远等诸多不足,导致迟报、漏报的状况时有发生。
针对这样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现状,有关表示,站在医疗前沿的广大临床医师以及药师,应负起更大责任,成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尖兵;同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2 医生对不良反应报告的误区
医师顾虑重重。
临床上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医生的观点是:患者出现的症状有可能是药品不良反应,但如果上报,不仅过程麻烦,而且调查起来也有很多说不清的东西,究竟是用药不当,还是后续输液的方式不当很难说清;不仅如此,药物使用过程涉及不同的医生、不同的护理人员,如果因为报告而引发纠纷,处理起来会很麻烦。
尤其是已经处理完了,患者的症状好转、无大碍时,就不再自找麻烦去报告了。
经调查示:我国临床医生在处理不良反应上报时,态度十分消极。
曾有人调查,了解我国临床医生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一些情况。
调查发现,参与调查的500名临床医生中,46%的医生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后选择“等一等,看看能不能解决,能解决就不上报”,11%的医生选择“不会上报”。
不上报的理由中,占较高比例的是:医生、药企和患者本身的责任划分不清晰(23%);上报机制不完善,报了也没用(23%);医患关系紧张,上报了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21%)。
可见,临床医生在处理药品不良反应过程中顾虑重重,是影响不良反应报告的重要原因。
临床医生普遍认为:在处理疑似与用药相关的病例时,肯定会考虑究竟是药品不良反应,还是患者的原发疾病发展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医师缺乏药理、药物代谢、药品配伍等专业知识,判断较为困难。
之后医师还会进一步考虑,这些结果是否与自己对病程发展的判断失误有关,尤其是引起严重后果的事件,医生的顾虑会更多。
因此,他们在处理类似情况时,大多会选择“冷处理”,不会选择及时上报。
3 药师难为无米炊
发现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是目前国内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临床药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体现了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关键作用。
但是,目前医院药师所获得的一手不良反应资料非常少,质量又差,使医院药师不良反应汇总、分析和上报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医院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临床医师主动上报给药剂科;门诊用药咨询时,以及为患者提供药物服务咨询时发现;药剂科在处理退药时发现;医院药师深入临床,了解用药情况时发现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等。
上报渠道中,最主要的本来应该是临床医师的主动上报,但是由于临床医师的顾虑,这条通道却成为获得不良反应报告最不可靠的途径。
相比之下,药师直接在用药咨询、处理退药及下临床参与用药指导时,直接与用药终端接触所获得的不良反应报告更加可靠。
但遗憾的是,这些报告由于药师队伍人力及工作精力的限制,数量很少,而且相对于医师的报告显得更为被动和滞后。
即使药师能够从医师手中得到一些不良反应报告,但是由于报表质量较差,很可能会出现报表不具研究意义的情况。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十四条明确要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的填报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
但是,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曾经对基层不良反应报表质量进行过相关研究,发现比较规范的4级和3级报表仅占61.3%,基本没有使用价值的2级以下报表占38.7%之多。
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资料记录比较简单,突出表现在药品不良反应过程及处理情况两方面。
药品不良反应过程要求详细记录患者用药后多长时间出现反应,对不同的表现要有详细的描述,如“皮疹”,要对皮疹的形态、部位、面积等内容详细记录。
在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报表中,有的仅仅记录了“皮疹”。
不良反应处理情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治疗不良反应用药记录不详细或未记录,二是不良反应好转或治愈时间未记录。
尤其后者,直接影响对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的评价。
其次是用药情况记录不规范。
如使用“先锋4号”、“左氧”、“硝甘”等简称,致使药品商品名、通用名记录不规范;药品的剂型选择错误,如把“胶囊”写成“片剂”等;药品生产企业名称使用不规范的简称;用药原因未使用规范的医学术语,如“抗感染、支持”等。
不仅如此,《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人员,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
但是,目前国内医疗机构药师的主要责任仅仅停留在记录、调查、分析阶段,评价和处理两部分经常无法做到。
专门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人员不足,有限的几个人所做的工作是每天收取各科室通过院内系统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每季度汇总制作《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定期汇总表》,向上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上报。
由于人力和精力限制,在兼顾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基本没有能力通过调查病史、详细了解药历甚至直接查看患者等形式去了解详细的情况,更不用提通过查阅文献或实验室试验的方法去确认是否为不良反应,因此很多时候这些报告都以“可能”或“待评价”的形式上报了。
药学毕业论文 篇二
摘要:药学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级应用型药学人才,吉林医药学院在四年制本科生中探索开展药学综合实验教学改变,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药学;综合实验;教学改变
一、引言
药学是以现代医学、化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究、开发和生产用于治病防病药物的一门科学,涉及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及微生物与生化制药学等多门学科[1]。
近年来,随着药学行业的飞速发展,药品企业对于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的药学教学模式下的实验教学多伴随各自的理论课开设,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已不能满足当代人才培养的需要[2]。
面对这一新的变化、新的形势,吉林医药学院从2011年开始对传统的药用植物学、生药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等课程内容进行精选和整合,在药学、药物制剂和临床药学本科学生中开设药学综合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
二、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基本构建
首要,药学综合实验内容的选择。
药学综合实验在实验设计上按照从天然药用植物中开发新药和通过化学合成研发新药两条主线进行。
吉林医药学院组织相关课程、教授对现有实验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和反复论证,最终选取“三黄药片的制备与质量检查;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鉴定、含量测定及其制剂的制备和质量检查;
盐酸小檗碱控释片的制备及释放度的测定”三个实验作为药学综合实验的教学内容。
[3]第二,药学综合实验的教学安排。
其一,开设时间。
由于药学综合实验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要求较高,因此将实验开设在四年制药学专业的第七学期,各门专业课的讲授之后;其二,教学安排。
本门课程总学时90学时,三个实验的课时分别为46学时、24学时和20学时,每个实验集中在一周完成。
三、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实施
首要,预习实验。
实验前要求学生进行充分预习,并提交预习报告。
以“实验一,三黄药片的制备与质量检查”为例,设置的预习问题包括:
①为什么叫三黄药片,三黄药片的作用有哪些?
②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③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哪些?片剂中常用辅料由哪些?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教材、文献数据库或网上资料开展进一步的学习。
第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
由于实验周期较长,因此,要求学生在每天的实验结束后及时分析和处理数据,为下一步实验奠定基础。
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指导教师主要起监督和辅助作用。
第二天实验工作开始之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药学综合实验的教学质量。
第三,实验考核。
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验技能两部分,理论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40%,实验技能部分占总成绩的60%,其中,实验操作占40%,预习实验报告占10%,实验报告占10%,主要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对实验室规章制度等进行综合考评。
由此可见,在培养过程中侧重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药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实施
药学综合实验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
参加这门课程的学生,在后来的面试求职和毕业论文设计中都能很快地进入角色。
可以说,药学综合实验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体会及展望
首要,指导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缸水”。
由于药学综合实验涉及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指导教师除了要求掌握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加强其它学科的学习,并虚心向其它学科的教师请教,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满足教学要求。
第二,课前预习是关键。
课前预习对实验的正常开展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预习,在操作中就容易出现错误,造成后续的实验无法进行。
六、结束语
总之,通过本课程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将来的考研或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林医药学院将把这一教学模式坚持下去,紧跟学科的发展,结合本校实际,不断改变与调整,争取培养更多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应用型药学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春福主编。药学概论(第3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孟新源,陈迹,张虎,等。浅谈药学实验的教学改变[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3):253-254.
药学论文 篇三
中草药在养禽业中的应用【1】
近年来,广大兽医研究人员在生产实践中运用中兽医学理论,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研究表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由于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生物活性物质,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进新陈代谢,通过促进蛋白质和酶的合成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缩短饲养周期,提高饲料报酬及改善畜禽产品质量等。
我国中草药药源广泛、资源丰富、价格较低、加工方便。
因此,中草药作为一种市场前景广阔的天然、绿色添加剂,亟待大力开发。
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意义
草药添加剂作为一种绿色添加剂,不仅可解决长期困扰畜牧业发展的抗生素残留问题,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添加抗生素引起的病原菌耐药性及滥用抗生素导致饲料成本加大等问题,缩小我国畜牧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而且我国中草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因此筛选出合适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防病治病、保健促长、增强免疫、增加食欲,驱虫、催乳、镇静安神、增强动物繁殖性能、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和保护环境等。
相应的分为以下几类:疾病防治保健剂、免疫增强剂、饲料报酬增效剂、营养平衡剂、促生长剂、抗应激剂、产品质量促进剂等。
(1)中草药提取物作为免疫增强剂。
很多植物提取物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2)作为促生长剂。
中草药作为促生长剂的主要功能为:促进机体代谢,增加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沉积,以促进家禽生长速度的提高。
(3)抗热应激剂。
某些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功效,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强鸡对高温的适应性,调整机体免疫机能,缓解鸡热应激反应。
(4)饲料报酬增效剂。
①中草药添加剂对蛋鸡的影响。
本类添加剂主要是由消食、导滞、理气、健脾类中药组成,具有调节及促进消化道机能的作用。
常用的添加剂药物有: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陈皮、木香、香附、乌药、黄芪、当归、白术、苍术、大蒜等。
②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的影响。
中草药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在促进肉鸡生长,提高增重和提高饲料报酬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5)疾病保健剂。
大量试验研究证明,许多中草药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灭病原微生物而达到防治各种传染病的目的。
(6)中药饲料添加剂在养禽生产中的其他应用。
中药饲料添加剂由于其多能性的特点,在改善畜产品品质、防止饲料霉变、净化空气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3 展望
目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与研究水平仍较低,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①缺乏严格、统一的监测标准:如对原料和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不完善;各种中药组方繁多,用药庞杂,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检测,难以实现产业化、标准化和参与国际竞争。
②缺乏对其有效成分和药理、毒理方面的研究,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③使用剂量偏大,适口性也较差,不利于规模化推广应用。
然而,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品种齐全、毒副作用小,许多被应用于生产临床,实践证明良好。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只要能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手段,将现代生物技术引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以促进工业化生产深入研究;从细胞分子水平上加强其药理、毒理方面的理论研究;结合中兽医理论和不同动物的生物学特征,研发具有不同功用的中药添加剂,一定能使中草药在养禽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推向新的阶段。
猕猴桃采后致病菌的分离及中草药提取物对其抑菌初探【2】
猕猴桃是深受消费者和果农喜爱的水果。
采收期在9-10月,很多地方正值气温较高的季节,加之猕猴桃是呼吸跃变型果实,在常温下极易软化和腐烂变质。
猕猴桃不耐贮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贮藏期间有青绿霉或者软腐病状的病菌侵入引起了各种病害及腐烂。
因此采收后应尽快放在适宜的贮藏条件下,并采取有效的防腐保鲜措施。
随着湖南省猕猴桃产量的不断增加,猕猴桃的贮藏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为了让消费者吃到安全而又卫生的水果,各个国家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寻找一种新的保鲜技术、一种能够代替化学药物的保鲜产品。
同时,非化学性的杀菌剂用来控制果实采后的病害将成为以后长时间的研究热点并形成一个发展方向。
很多研究发现,植物的粗提物和它的挥发油等用于控制果蔬采后致病菌具有非常好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猕猴桃病果来源于湖南省,猕猴桃主产区及湖南省园艺研究所白有冷库;新鲜果实于湖南省园艺研究所果园摘取。
1.2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的配制
取200g清洗干净并去皮的马铃薯,切成2cm的小块,放入干净的锅巾,煮沸30min,用纱布过滤至三角瓶中,随后加入20g葡萄糖和20g琼脂,待其充分融化后,加水至1000mL,121℃高压灭菌20min,冷却后储存备用。
1.3 感病猕猴桃病原菌的分离
用试验专用刀将猕猴桃果实的感病组织切下,用接种针挑取放入70%的酒精巾浸泡30s左右,迅速放人1%的次氯酸钠溶液巾浸泡lmin,随后用无菌水清洗2-3次,放入倒好PDA培养基的平板中,置于28℃培养箱黑暗培养3d左右。
分离纯化3次获得纯化菌种后移入试管中,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
1.4 病原菌的回接验证及分析鉴定
离到的病原菌,采取有伤接种的方式,将其接种到表面干净并消过毒的健康果实上。
接种过的果实放置于带有加湿功能的培养箱中常温培养。
如果重新接种后果实发病的病状与贮藏时病果的症状相符合,随后从发病的果实上再次分离得到病原菌。
参照魏景超的《真菌鉴定手册》做进一步的鉴定。
1.5 病原菌致病性试验
将长势良好的适龄PDA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用灭过菌的打孔器打出直径为4mm的菌饼,留以备用。
将新鲜的猕猴桃果实表面消毒后,采用刺伤接种的方式,将打好的菌饼菌丝面紧贴在果实表面上。
放入清洗干净的瓷盘中进行保湿,随后置于培养箱中常温培养。
定期观察接种后果实发病的情况并测量病斑的直径,根据发病果实的病斑大小判断该病菌致病性的强弱。
无致病性的将其记为“-”,有致病性的记为“+”,致病性的强弱分别采用1、2、3、4个“+”表示,划分该强弱的标准分别为病斑直径x≤5mm、5mm 1.6 中草药提取物对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采用生长速率法,将巾草药提取液和PDA培养基混合均匀制成带药培养基,随后倒入9cm的培养皿巾,冷却。
在平板培养皿巾央接种直径为4mm的病菌菌饼。
早期筛选发现。当巾草药提取液浓度为8.25mg/mL时,抑菌超卓。
以相同量的无菌水代替药液作为对照,提取物对类似青霉病原菌的抑菌采用改良的生长速率法。
菌落直径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3次重复求平均数;根据菌落直径计算菌丝生长相对抑制率(%)=(对照的菌落直径一处理的菌落直径)/对照的菌落直径×lOO。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分析
根据常规组织分离法从采集回的猕猴桃发病果实内分离出9株致病真菌,其命名如表1所示,将他们置于PDA培养基、28℃培养箱巾培养,观察其形态发现,青I-I,青4-1-1,青4-1-2,青4-2,青9-2,青11-2,青12-4菌落形态特征一致。
绿1和灰1分别为特异性状致病菌。
2.1.1 青霉菌的菌落形态 菌落的颜色呈现出暗青色,粉粒状,生长速度较快,边缘呈白色。
从背面观察培养基,发现基质由浅黄色慢慢变为黄褐色,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深。
镜检观察分生孢子梗无色,一端具1-3个分枝,扫帚状;分生孢子呈念珠状串生,单孢无色,近球形;该菌株在果皮及内部形成,开始为水渍状,边缘不明显,之后长出菌丝,慢慢形成青色霉层,深褐色水渍斑扩展,有较重霉味。
综合特征及其引起的症状,将病菌命名为青霉菌。
2.1.2 黄腐病菌的菌落形态菌落直径生长至9cm,覆盖住整个培养皿。
培养初期,菌落生长为白色,气生菌丝稀疏,呈绒毛状,后来慢慢变为绿色。
在培养基的表面和培养基底部会形成黑色的颗粒状物,为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为无色,单胞,椭网形。
综合上述特征及其引起的病状,将此病拟命名为黄腐病。
2.1.3 交链孢霉菌的菌落形态菌落生长速度较快,菌落呈绒毛状,其颜色多为灰黑色至黑色。
菌落巾央为灰色,菌丝暗至黑色,有隔膜,有分生孢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分生孢子倒棒状,其颜色为淡褐色,有分隔,孢子的形态及大小不规律,根据其引起的病状特征同时参阅相关文献将此病菌命名为交链孢霉菌。
2.2 致病性验证
将新鲜的猕猴桃果实表面消毒后,采用刺伤接种的方式,将分离到的病原菌接种在猕猴桃果实表面,致病性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在刺伤条件下,9个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均能使猕猴桃果实致病。
其中致病性最强的为青11-2,致病性达到了“++++”;致病性最弱的`为青1-1,致病性仅为“++”。
对接种后发病的果实病斑进行再分离,又得到与纯化后病菌性状一致的病原菌。
2.3 中草药提取物对致病菌的离体抑制
参照陈年春的生长速率法,选取3株有独特性状且具有较强致病性的致病菌,通过带毒培养基试验进行初步筛选,发现川芎和高良姜提取物对3种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由表2可知,川芎提取物对致病菌绿1、灰1、青4-1的菌丝生长相对抑制率分别达到82.56%、88.40%、94.l9%;高良姜提取物对致病菌绿1、灰1、青4-1的菌丝生长相对抑制率分别达到71.51%、60.87%、79.07%.
3 结论与讨论
以猕猴桃为研究对象,针对猕猴桃采后贮藏期间真菌危害致腐而长期无法突破的难题开展研究。
研究将巾草药提取物川芎和高良姜用于猕猴桃贮藏期间常见低温病害软腐病和青绿霉菌病,对突破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研究结果如加以纯化利用可直接用于生产具有巾草药活性成分的保鲜纸和保鲜袋,可将其用于猕猴桃生产上的贮藏保鲜。
中西药配伍禁忌探讨【3】
摘 要: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配伍 用药安全
引言:
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总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现从药理化学和药理学两方面讨论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一、理化性质改变。
药学毕业论文 篇四
中药师应如何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
[摘要] 通过分析中药师全方位面向临床工作的具体情况,讲述几点药学服务在临床药学活动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探讨如何充分体现中药师在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提高临床医疗的质量。
[关键词] 中药师;临床药学服务;重要作用
临床药学是临床工作与药学相互连接的纽带,两者之间的密切结合是提高医疗质量、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临床药学已有近二三十年的历史,目前普遍存在进展较慢,发展不均衡等许多问题,临床药学的价值和重要性没有体现出来[1]。
中药师要为中医的临床工作提供更多、更新的药学服务,就要求中药师不断拓宽专业知识、熟悉现代管理的模式、规范药品的管理,还要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剂型,提高中药专业整体素质,充分密切配合临床工作,还要积极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全方位发展,才能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好的支持[2]。实践证明,临床药学的核心是“临床”,是医、药结合共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现代药学的服务模式是将药学与临床有机地结合,充分合理利用药学领域中的知识为临床诊断、治疗服务[3]。其目的也就是要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笔者就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讲述药学服务在临床药学活动中必须考虑的几点问题。
1 中药师必须符合临床药学服务中的要求
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中,中药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能应付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中药师是指国家在中药生产和中药流通领域实施执业中药师资格制度。中药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对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药保健品的各个环节非常了解,对中药的原料、产地、炮制、保存等,通过实践工作,能够非常熟悉。
在医师和患者之间起到连接作用,能够协助医生在正确的时机为患者开具药物和剂量正确的处方,还要避免药物间不良相互作用,能够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患者,能够帮助其充分了解处方的使用方法、药物的炮制和服用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2 临床药学服务是中药师对临床全方位的服务
这其中包括:要求药房中药师对临床所用中药材、中成药等的采购、库存、调剂的准确、合理、安全及药品质量的保障负责。中药师在调剂工作中,准确地按照处方配方,对患者耐心地解释、交代用药的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一些药物的注意事项、炮制方法要给患者交代清楚,同时使患者对自己的用药情况有个基本了解,以免患者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4]。
3 临床药学服务中中药师要对相关药物的知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由于现在药品更新换代较快,随着科技的发展、炮制技术的进步,不断出现了很多中成药物,这就要求中药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个问题讲起来容易,但是,由于工作人员面临年龄偏大、记忆力下降、晋升压力较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等问题,导致知识更新跟不上形势需要。对一个新进的药物要充分认识,就要求掌握其药理作用、药物理化性质、吸收、分布、代谢情况及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
例如黄芪注射液说明书上均要求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免出现配伍变化。但临床中经常将其混用,这就要求中药师提醒医务人员这种配伍可能不合理。但是普通的提醒并不能取得很明显的,这就要求中药师必须能从理论上解释,通过讲课、书面讲解的途径加深临床医务人员的印象。配伍过程中有可能导致输液的微粒增多,浑浊或出现理化性质的改变,因为中成药注射液成分复杂,提纯的难度大,各批号间成分和杂质有很大差别,随着加入药品的不同,药品之间的pH值不同,有可能出现微粒和浑浊现象,甚至出现各种药物之间的化学变化。但是临床上除了能观察是否有浑浊、沉淀等现象,不能普遍用实验方法检测,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合用。
4 建设实验室要与临床药学水平相适应
随着医疗体系的完善,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药学实验室的重要地位也日渐突出。对于综合医院来说,应具备中药实验室、中医基础实验室、中医临床实验室等相关科室,还应设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化学分析、中药标本存列、中药制药、中药方剂等科室,能为中医药学各专业提供良好的实验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可以帮助中医师、中药师提高其理论水平、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除了争取支持外,还必须从提高药剂科自我发展能力着手,通过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发新制剂,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可以逐步改善实验条件,逐步增添仪器设备,使实验室建设与临床药学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通过不断发展才能临床药学工作的进步,更能充分地体现中药师在临床药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卫华。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重要性[J].中国误诊学杂志,3(3):454-455.
[2]敬玉锡,蒲碧芳。中药房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探讨[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15(6):434-435.
[3]梅全喜,曾聪彦。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发展思考[J].中国药房, 19(36):2801-2804.
[4]陈坤全,张养琳,陈益强。中药师应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J].海峡药学,2007,19(8):151.
- ·上一篇:《阿房宫赋》原文与译文(簇新4篇)
- ·下一篇:《守株待兔》文言文【优秀6篇】